国庆节过后,气温骤降,但只要有蓝天白云相伴,能够呼吸到清新空气,大家心里依然充满喜悦,幸福指数倍增。这是临沂市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实践,也是全体市民众志成城、积极参与的结果。当天气日渐寒冷,有的人可能开始考虑家中的暖气温度是否还会上下摆动,有的人可能考虑自家小区今冬能否供得上暖……当然,大家关心最多的还是,随着供暖季来临,雾霾天气是否会卷土重来?我们的蓝天白云是否还能留得住?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,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,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,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、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。可以说,冬季供暖工作,一头牵着百姓温暖过冬,一头连着蓝天白云,是重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。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在大气污染攻坚工作上下了很多功夫,蓝天白云天数明显增多。但也要清醒看到,冬季供暖季也是大气污染防治压力最大的季节。传统供暖以煤为主要燃料,理论上热效率高、节能,但热损失率达20%-30%,大气污染严重。有数据显示,1吨散煤直接燃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等量火电燃煤排放的10倍以上。而目前临沂冬季使用煤炭取暖的农户约占60%,按一户一冬天1吨煤的使用量计算,全市冬季煤炭取暖用量约为70万吨,大多是直燃直排、低空排放。而且,散煤取暖除了污染空气,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,操作不当会引发火灾或煤气中毒,从而导致严重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。因此,解决散烧煤供暖问题已刻不容缓,需要尽快改变供热方式,由传统的“燃煤供热”方式向以“燃气供热”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方式转变。
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,事关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,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,牵扯面较广,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需要目光长远、统筹谋划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发达国家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就完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取代煤炭的过程,实现了能源的清洁化和现代化。中国以外,全球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已经降低到17%左右,我国这项指标则是62%。而邻国日本,大约在1970年以后,农村便不再用煤。从这个方面看,“去煤化”是清洁取暖的大势所趋,也是改善大气质量必须完成的硬任务,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。因此,我们就要应势而动、顺势而为,特别是要精准发力、靶向整治,强力推进清洁取暖替代散煤工作,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,让民心更暖,让天空更蓝。
冬季取暖固然重要,但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也同样重要。可见,冬季供暖不能缺少对环保的考量,需要多管齐下群防群治,方能守卫蓝天白云。要因地制宜选择清洁取暖方式,宜气则气、宜电则电、宜煤则煤、宜可再生能源则可再生能源,集中取暖与分散取暖相结合,积极推广集中供暖、可再生能源(空气源、地源、污水源、生物质、太阳能辅热)供暖、工业余热供暖等方式。要加大财政投入,完善价格机制、补贴机制,推进“热源侧”和“用户侧”改革,鼓励和扶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,尽快形成“企业为主、政府推动、居民可承受”的清洁取暖模式,真正让清洁取暖推得开,让人民群众用得起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,做好预案、及早应对,因地制宜、循序渐进,稳妥推进“煤改气”“煤改电”,以气定改、以电定改,先规划、先合同、后改造,尽力而为,量力而行,不压硬指标,不搞“一刀切”,统筹推进城市城区、县城和城乡结合部、农村三类地区清洁取暖工作,切实把冬季供暖这件为民好事办好、办实。
既要让百姓家里温暖如春,又要让天空有更多蓝天白云,保障每一名群众“清洁取暖,温暖过冬”,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,统筹规划、稳妥推进,不断深化供暖供给侧改革,把清洁供暖变为现实,为全社会绿色发展赋能,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永恒风景,让人民群众都能在蓝天白云下共享寒冬里的“温暖”。
责任编辑:淑 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