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1日下午,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2019年临沂督察整改、大气污染防治、水污染防治、固废废物污染防治、生态建设、执法监管、环保宣传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。据了解,2019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12位,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63.6%、均值达标率90.9%,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0%以上,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。
据了解,市生态环境局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,23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,完成销号5项,完成整改10项。14项“回头看”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完成2项,其他12项有序推进。75项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完成46项。911件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完成整改903件,777件“回头看”交办信访完成整改764件,1323件省级环保督察交办信访完成整改1318件,省环保督察热线转办610件办结588件。
2019年,我市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体系,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。市生态环境局实行“6+2”专班体系推进,出台《关于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深入优化调整“三结构一布局”,关停搬迁焦化企业5家,实现焦化产能以钢定焦;加快实施主城区5处钢材市场搬迁、兰山物流园区及木业升级;对58家建陶、17家钢管、13家玻璃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改造;关停主城区35蒸吨/小时以下燃煤锅炉,其他区域20蒸吨/小时以下除供热外全部关停;完成工业炉窑治理254家,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体系,将171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、148个微站、100个交通扬尘站、4个简易标站、976套工业企业在线监测、1017路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视频监控、6820个用电量智能监控、10套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系统、332个建筑工地84家商混站PM10监测及1428路监控、35套货车闯禁区违法抓拍、4套机动车“冒黑烟”抓拍、51套垃圾或秸秆焚烧高清视频监控、渣土车管控平台、268路油烟在线管控数据全部接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,实现了科学决策、精准治污。
在水污染防治方面,我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考核全部达标。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落实“水十条”行动计划,积极探索流域治理新模式,多措并举解决水污染问题,确保了水环境安全。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治理,16个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全部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,617家涉水企业全部安装了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施。积极建设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,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,24段黑臭水体完成整治22段。严格落实水生态补偿,收缴补偿金492万元。健全完善项目库,申请并下拨国家水污染防治资金4900万元。发布《临沂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条例》,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考核全部达标。
在固废废物污染防治方面,列入《山东省“十三五”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规划》项目已完成38个,建成数量全省第一。市生态环境局对891家涉危险废物企业、952家固废产生单位和260家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进行了申报登记。完成15家废铅蓄电池收集站、67家废铅蓄电池暂存点、6家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试点建设。
在生态建设方面,省生态环境厅对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考核为满分。高标准启动蒙阴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试点;对全市3718个行政村进行详细摸排,编制《临沂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》,完成587个村治理,省厅对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考核为满分;对770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用地调查工作。
此外,市生态环境局严格执法监管,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省第2位。严格落实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执法等5个专项督查检查,2019年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749起,居全省第2位,处罚金额1.2亿元,实施查封扣押案件128起。公安、环保部门联合查处污染环境刑事案件81起、行政案件101起,刑事拘留163人、行政拘留106人。
在加强环保宣传方面,市生态环境局新媒体综合实力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地级市第一名。开播《环保在路上》52期,曝光环境违法行为2100余个,政务微博被评为“全国政务服务典型案例”“全国十大生态环境政务微博”,政务微信获得“全市十佳政务微信公众号”,政务抖音获得全国“最具影响力民生抖音号”。